91高清爆乳大胸揉捏在线播放,国产一级国产一级自拍,www.亚洲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http://www.potlista.com shineu新漁生物 Mon, 18 Aug 2025 02:25:41 +0000 zh-CN hourly 1 https://wordpress.org/?v=5.8.11 http://www.potlista.com/wp-content/uploads/2023/03/cropped-111216-32x32.png 全谷物 – 四川新漁現(xiàn)代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http://www.potlista.com 32 32 吃對主食,開啟健康飲食之門! http://www.potlista.com/27606.html http://www.potlista.com/27606.html#respond Mon, 18 Aug 2025 02:25:41 +0000 http://www.potlista.com/?p=27606 “民以食為天”,主食作為我們每日飲食中能量的重要來源,其選擇與搭配至關重要。然而,對于主食,你真的了解嗎?主食吃什么好、吃多少、怎么吃才健康?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(xié)會營養(yǎng)素養(yǎng)分會副秘書長吳佳為我們揭開了主食選擇與搭配的奧秘。

主食:量需適度,過猶不及

主食,即我們飲食的基石。在中國,主食通常指谷類食物,也就是糧食,像常見的小麥、大米、玉米、小米、高粱、蕎麥、燕麥等及其制品,如米飯、饅頭、烙餅、面包、餅干、麥片等。此外,雜豆類(綠豆、紅豆、蕓豆等)和薯類(紅薯、土豆、山藥、紫薯等)也應納入主食范疇。

主食攝入過多,會造成熱量過剩,多余的熱量轉化為脂肪堆積在體內,進而引發(fā)肥胖。近年來,一些減肥人士將肥胖的矛頭指向主食,鼓吹不吃或少吃主食。但這種做法真的可行嗎?

吳佳指出,主食富含碳水化合物,它是人體所需能量最經(jīng)濟、最重要的來源,同時也是B族維生素、礦物質、膳食纖維等的重要供給者,在維持人體健康方面發(fā)揮著關鍵作用。我們每天通過碳水化合物攝取的熱量應占總能量的50%—65%,因此不推薦少吃或不吃主食。雖然蛋白質和脂肪也能提供能量,但它們的產能過程會增加身體負擔,并產生代謝廢物。

在中國營養(yǎng)學會推出的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中,主食類位于最底層,攝入量最大,是平衡膳食的基礎。《中國居民膳食指南(2022)》建議,成年人每天應攝入谷類食物200—300克,其中全谷物和雜豆類50—150克,薯類50—100克。

長期不吃主食危害多多。吳佳介紹,不吃主食可能導致碳水化合物攝入不足,人體為維持血糖穩(wěn)定,會通過脂肪或蛋白質轉化供能,長此以往會引發(fā)代謝紊亂。若機體長期缺乏碳水化合物,還會影響記憶力和認知能力,增加全因死亡風險。而且,主食吃得過少,人們往往會攝入更多動物性食物,以動物性食物為主的膳食模式容易增加肥胖、高脂血癥、冠心病、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發(fā)生風險。

研究表明,主食吃太多或太少都會影響壽命,最好將主食攝入的熱量控制在總熱量的50%左右。

全谷物:營養(yǎng)寶庫,重歸餐桌

《黃帝內經(jīng)》有“五谷為養(yǎng)”的說法,但古時的五谷是糙米、小米等全谷物,并非現(xiàn)在的精米、白面等精制谷物。根據(jù)加工程度,谷物可分為精制谷物和全谷物。全谷物保留了完整谷粒的胚乳、谷胚、谷皮和糊粉層,既可以是完整的谷物籽粒,如糙米、燕麥、藜麥、小米、玉米、高粱、蕎麥仁等,也可以是經(jīng)簡單處理制成的產品,如燕麥片、全麥粉等。

與精制谷物相比,全谷物營養(yǎng)價值更高,能提供更多的B族維生素、維生素E、礦物質和植物化學物質,還富含膳食纖維。吳佳介紹,全谷物的GI(血糖生成指數(shù))值比精制谷物低,更符合當下人們對低GI飲食的需求,有利于預防慢性疾病。GI是衡量碳水化合物影響血糖水平的工具,食物使血糖上升越快,GI值就越高,如饅頭、油條等;反之,使血糖上升較慢、飽腹感強的食物,GI值較低,如蕎麥、幾乎未加工的粗糧等。

對于糖尿病患者和有糖尿病風險的人,吳佳建議以全谷物為主,適度烹調,避免過于軟爛??蛇x擇耐咀嚼的全谷物,如做成糙米飯,煮得硬一些,以降低升糖速度。

如今,市面上全谷物食品形式多樣,如早餐麥片、全麥面包等,不少消費者通過早餐攝入全谷物。《中國居民膳食指南(2022)》指出,吃全谷物、蔬果和奶類早餐的兒童,上午疲憊感比吃精制谷物早餐和不吃早餐的兒童明顯減少;含燕麥、大麥等谷類食物的早餐與較低的血清膽固醇濃度有關;富含膳食纖維的全谷物早餐可降低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發(fā)生風險。

《中國居民膳食指南(2022)》還對不同年齡段兒童的谷類攝入量給出了建議:6—10歲學齡兒童每天攝入谷類150—200克,其中全谷物和雜豆類30—70克;11—13歲學齡兒童每天攝入谷類225—250克,其中全谷物和雜豆類30—70克;14—17歲青少年每天攝入谷類250—300克,其中全谷物和雜豆類50—100克。吳佳表示,亞健康人群和代謝綜合征人群的全谷物在主食中占比至少要達到1/4到1/3,一般人群每天全谷物占比可不超過1/2。

主食搭配:粗細相宜,健康之道

“食物無好壞之分,關鍵在于食用方法,主食的烹調方式也很重要?!眳羌颜f道。在一些地區(qū),人們常把主食當“菜”吃,如炒飯、炒面、炒餅等,這不僅會使主食比例過高,還會大幅增加鹽分和油脂的攝入,讓原本低鈉、低脂肪的谷類食物變成高脂肪、高鹽食物。

還有人喜歡將主食煎炸,如炸糖油餅,將面粉和白糖和好后放入熱油中炸制,這樣的做法會破壞主食中的營養(yǎng)成分,降低營養(yǎng)價值,且在食用過程中,脂肪、糖、油的攝入量極易超標。

日常飲食中,很多人偏愛單一主食,如只吃米飯或饅頭。吳佳指出,這是不正確的,營養(yǎng)學倡導平衡膳食,食物要多樣、合理搭配,主食也不例外。健康主食有四個特點:一是雜,種類多樣;二是淡,簡單烹飪;三是不加糖;四是不加油。我們可以在蒸米飯或煮粥時加入一把粗糧,如糙米、燕麥、黑米、蕎麥米和雜豆類(蕓豆、綠豆等),或者土豆、紅薯等薯類。這樣既能補充膳食纖維、礦物質和維生素,又能預防2型糖尿病、心血管系統(tǒng)疾病和肥胖。

不過,粗糧并非吃得越多越好。吳佳介紹,粗糧相對精米、白面等細糧而言,主要包括谷類、雜豆類和薯類。粗糧不易消化,過量食用容易引起腹脹、消化不良,甚至影響胃腸功能;從營養(yǎng)角度看,過多攝入粗糧還會影響人體對蛋白質、無機鹽和某些微量元素的吸收。因此,健康成人每日粗糧攝入量占全日主食量的1/3即可;消化功能較弱的嬰幼兒、老年人,脾胃受損人群,消瘦、貧血、缺鈣等人群,要適當控制粗糧攝入量。

“健康飲食,先從吃對主食開始?!眳羌褟娬{,無論選擇何種主食,都要牢記“適量”原則,根據(jù)個人健康狀況靈活調整主食的搭配與分量。讓我們從吃對主食做起,開啟健康飲食的美好生活。

]]>
http://www.potlista.com/27606.html/feed 0
全谷物是營養(yǎng)大禮包 http://www.potlista.com/27420.html http://www.potlista.com/27420.html#respond Thu, 19 Jun 2025 05:59:08 +0000 http://www.potlista.com/?p=27420 現(xiàn)在生活水平越來越好了,但很多人仍存在膳食纖維、B族維生素、某些礦物質等攝入不足的“隱性饑餓”。近日,國家發(fā)展和改革委員會、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等七部門聯(lián)合印發(fā)《國家全谷物行動計劃(2024—2035)》,旨在增加全谷物供給與消費,助力節(jié)糧減損,促進居民營養(yǎng)均衡。對此,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科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譚斌表示,我國居民“隱性饑餓”問題突出,亟待增加全谷物攝入。

到底啥樣才算全谷物

提到“全谷物”,人們往往會將其與“粗糧”和“雜糧”聯(lián)系起來,但其實它們有所區(qū)別。

全谷物是指沒有經(jīng)過精細化加工的谷物,或者經(jīng)過了碾磨、粉碎、壓片等處理,但仍然保留完整谷粒結構的谷物。全谷物包含谷皮、糊粉層、胚乳和谷胚四個部分。如果經(jīng)過精細化加工,去掉谷胚、谷皮和部分糊粉層,就成為“精制谷物”了。

大部分粗糧都屬于全谷物,比如小米、大黃米、各種糙米(包括普通糙米、黑米、紫米)、小麥粒、高粱、藜麥、蕎麥、青稞等,以及已經(jīng)磨成粉或壓扁壓碎的糧食(如全麥粉、燕麥片)。蓮子、芡實、薏米等營養(yǎng)成分和谷物相近,也可以作為全谷物食用。不過,有些粗糧并不屬于全谷物。比如玉米碎是粗糧,但其中的玉米胚和種皮都已經(jīng)去掉了,就不能算作全谷物。還有一些食物雖然不屬于谷物,但是也可以當糧食吃,沒有經(jīng)過精磨,稱為“雜糧”,比如紅小豆、綠豆、蕓豆等,它們又被稱為“雜豆”。

近幾年,市場上以全谷物為賣點的食品越來越多,但很多名不副實。根據(jù)中國營養(yǎng)學會發(fā)布的《全谷物及全谷物食品判定及標識通則》,全谷物食品是以谷物、水及其他配料制成的谷物制品,全谷物是第一配料,且不少于食品總質量(以干基計)的51%。然而,市場上很多商家打著“全谷物”的幌子,賣的卻是普通的精制谷物食品。因此,購買時需要關注全谷物的添加量。如果沒有標注添加量,可以通過看配料表的排名進行區(qū)分:全谷物排在第一位的,可視為全谷物食品;排在第二位甚至更低的,盡量少買。

吃時需要“私人定制”

對于健康人來說,全谷物的攝入量最好能達到主食的1/3,種類和烹調方法方面沒有特殊限制。對于一些特殊人群而言,吃全谷物需要“私人定制”,挑對種類、選對烹調方法,才能起到促進健康的作用。

腸胃不好,打成糊。在很多人眼中,全谷物難消化,腸胃功能差的人不能吃。其實,并非所有的全谷物都難消化,比如小米、大黃米等顆粒較小,容易煮爛,也很容易消化吸收。此外,選擇合適的烹調方法也能讓全谷物更好吸收:一是煮軟煮爛,有些全谷物的質地比較硬,可以通過提前浸泡、增加蒸煮時間、利用壓力鍋等方式達到煮軟煮爛的目的;二是磨粉或打成糊糊,食物顆粒越細小越容易消化;三是選擇全麥饅頭、全麥面包等食品,它們經(jīng)過微生物發(fā)酵,一些妨礙消化吸收的成分被降解,因此更容易消化吸收。

血糖高,少吃糯性品種。跟腸胃不好的人恰好相反,血糖高的人吃全谷物要選顆粒完整的,并且不要煮得太軟爛;少選名字里帶“糯”“黏”字的全谷物,比如糯小米、黏玉米、黏高粱等,它們黏糯的口感來自支鏈淀粉,升血糖的速度特別快;烹調時不要加入糖和油,否則會破壞其有利于控制血糖的優(yōu)勢。

血脂高,常吃燕麥、大麥和蕎麥。研究顯示,每天攝入80克燕麥能有效降低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(“壞”膽固醇)水平。起關鍵作用的是其中的β葡聚糖,它可以被腸道菌群利用,從而發(fā)揮降血脂、增強免疫力、降血糖和改善便秘等多種功效。此外,大麥和蕎麥也富含β葡聚糖,血脂高的人可以常吃。如今市場上的燕麥產品很多,大家在挑選時除了看配料表,還要注意產品形態(tài)。純天然燕麥產品的配料表中只有燕麥,比如純燕麥片是燕麥粒軋制而成,呈扁平狀,形狀完整。完全看不出燕麥形狀,且燕麥在配料表中排名靠后的產品,健康作用有限,最好別選。

愛上它的N個理由

與精制谷物相比,全谷物含有谷物全部的天然營養(yǎng)成分,如膳食纖維、B族維生素、維生素E、不飽和脂肪酸、礦物質,以及多酚等有益健康的植物化學物,可謂天然“營養(yǎng)大禮包”。除了能增加營養(yǎng)供應,應對“隱性饑餓”,常吃這類食物還能帶來以下健康好處。

有助抗氧化。全谷物富含抗氧化物質,其中表皮紅色、紫色、黑色的全谷物是花青素的好來源,黃色的含有類胡蘿卜素,大麥和燕麥中有豐富的β葡聚糖。這些物質都有健康益處,如預防癌癥和冠心病、延緩眼睛衰老等。

有助降低腸癌風險。全谷物富含膳食纖維和抗性淀粉,不僅能清腸通便,還能改善腸道微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,降低腸癌風險。

有助控制血糖,預防餐后困倦。全谷物消化速度慢,餐后血糖比較低,能減少胰島素的需求量,而胰島素水平高是餐后困倦的原因之一。

有助預防肥胖。吃完全谷物不容易感到餓,有助避免飲食過量,且餐后血糖上升緩慢,胰島素需求量小,利于抑制脂肪的合成,從而有助控制體重。

有助保障體力和思維能力。B族維生素對于保障神經(jīng)系統(tǒng)的高效工作和充沛體能都非常重要,特別是維生素B1。在膳食當中,維生素B1的最實用來源就是全谷物,常吃的人精力充沛,不容易疲勞。

遠離三大誤區(qū)

如今,全谷物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,然而,真正了解這種食物的人并不多,大家常存在以下幾個誤區(qū)。

誤區(qū)一:全谷物吃越多越好。全谷物雖好,但攝入過多可能引起胃腸脹氣。全谷物中含膳食纖維、植酸等成分,過多攝入可能會降低鐵、鈣、鋅等礦物質的生物利用率。此外,對食欲不佳的兒童和老年人來說,吃太多全谷物可能引起能量和營養(yǎng)素攝入不足。中國營養(yǎng)學會推薦,普通成人每天吃50~150克全谷物和雜豆,嬰幼兒、兒童、老年人,消瘦、缺鐵、缺鈣的人,以及胃食管反流、胃潰瘍患者,應適當減少攝入量。

誤區(qū)二:只吃一兩種全谷物就足夠了。全谷物種類很多,它們在營養(yǎng)上雖有共性,但也有自己的營養(yǎng)優(yōu)勢,比如大麥和燕麥β葡聚糖很豐富、青稞鉀多、蕎麥鎂多。如果長期只吃單一種類的全谷物,不利于營養(yǎng)的全面均衡。家里可以準備多種全谷物,經(jīng)常交換著吃,比如今天小米飯、黑米粥,明天蕎麥面條、全麥饅頭,后天燕麥粥、糙米飯。也可以多種食材混合,制作八寶粥。

誤區(qū)三:尿酸高的人不能吃全谷物。在很多人看來,全谷物嘌呤含量高,尿酸高的人不能吃。其實,這完全是誤解。研究表明,吃全谷物并不會使血液中尿酸增加,并且有些全谷物的嘌呤含量低于大米(35毫克/100克),比如小米為20毫克/100克、薏米為12毫克/100克、大黃米為16毫克/100克。此外,全谷物中的鉀和B族維生素含量要遠遠高于大米,這些營養(yǎng)素都有利于降尿酸。因此,多數(shù)機構發(fā)布的痛風或高尿酸患者飲食指南均建議攝入全谷物。

]]>
http://www.potlista.com/27420.html/feed 0
全谷物:營養(yǎng)寶庫的正確打開方式 http://www.potlista.com/27225.html http://www.potlista.com/27225.html#respond Thu, 24 Apr 2025 07:57:22 +0000 http://www.potlista.com/?p=27225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,人們物質生活日益豐富,但膳食纖維、B族維生素及某些礦物質攝入不足的“隱性饑餓”問題卻愈發(fā)凸顯。為應對這一挑戰(zhàn),國家七部門聯(lián)合印發(fā)《國家全谷物行動計劃(2024—2035)》,旨在通過增加全谷物供給與消費,助力節(jié)糧減損,促進居民營養(yǎng)均衡。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科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譚斌指出,我國居民“隱性饑餓”問題突出,增加全谷物攝入迫在眉睫。

全谷物:何為真身?

提及“全谷物”,人們常將其與“粗糧”“雜糧”混為一談,實則三者有別。全谷物,指未經(jīng)精細化加工或雖經(jīng)碾磨、粉碎、壓片等處理,仍保留完整谷粒結構的谷物,涵蓋谷皮、糊粉層、胚乳和谷胚四部分。而精制谷物,則是經(jīng)過精細化加工,去除了谷胚、谷皮和部分糊粉層。

大部分粗糧,如小米、大黃米、糙米、小麥粒、高粱、藜麥、蕎麥、青稞等,以及已磨成粉或壓扁壓碎的糧食(如全麥粉、燕麥片),均屬全谷物范疇。蓮子、芡實、薏米等營養(yǎng)成分與谷物相近,亦可作全谷物食用。然而,玉米碎雖為粗糧,但因去除了玉米胚和種皮,故不屬于全谷物。紅小豆、綠豆、蕓豆等雖非谷物,但可當糧食吃且未經(jīng)精磨,稱為“雜糧”。

近年來,全谷物食品市場日益繁榮,但名不副實者眾多。依據(jù)中國營養(yǎng)學會發(fā)布的《全谷物及全谷物食品判定及標識通則》,全谷物食品需以谷物、水及其他配料制成,全谷物為第一配料且占比不少于食品總質量(以干基計)的51%。然而,市場上諸多商家以“全谷物”為幌子,實則售賣普通精制谷物食品。因此,購買時需關注全谷物添加量,若未標注,可通過配料表排名判斷:全谷物居首者可視為全谷物食品,位居第二或更后則需謹慎。

全谷物食用:因人而異

對于健康人群,全谷物攝入量宜達主食的1/3,種類與烹調方法無特殊限制。但對于特殊人群,需“私人定制”全谷物飲食,挑對種類、選對烹調方法,方能發(fā)揮健康功效。

腸胃不佳者,可將全谷物打成糊。并非所有全谷物都難消化,如小米、大黃米等顆粒小、易煮爛、易吸收。此外,選擇合適烹調方法,如煮軟煮爛、磨粉或打成糊糊、選擇全麥饅頭、全麥面包等經(jīng)過微生物發(fā)酵的食品,均可改善全谷物的消化吸收。

血糖高者,應選顆粒完整的全谷物,避免煮得太軟爛,少選糯性品種,如糯小米、黏玉米、黏高粱等,因其支鏈淀粉含量高,升血糖速度快。烹調時勿加糖和油,以免破壞其控制血糖的優(yōu)勢。

血脂高者,宜常吃燕麥、大麥和蕎麥。研究顯示,每日攝入80克燕麥可有效降低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,關鍵在于其中的β葡聚糖。大麥和蕎麥亦富含β葡聚糖,血脂高者可常食。挑選燕麥產品時,除看配料表外,還需注意產品形態(tài),純天然燕麥產品配料表中僅有燕麥。

全谷物:健康益處多多

與精制谷物相比,全谷物富含谷物全部的天然營養(yǎng)成分,如膳食纖維、B族維生素、維生素E、不飽和脂肪酸、礦物質及多酚等有益健康的植物化學物,堪稱天然“營養(yǎng)大禮包”。常吃全谷物,不僅能增加營養(yǎng)供應,應對“隱性饑餓”,還能帶來諸多健康益處。

  • 抗氧化:全谷物富含抗氧化物質,如花青素、類胡蘿卜素和β葡聚糖,具有預防癌癥和冠心病、延緩眼睛衰老等功效。
  • 降低腸癌風險:全谷物富含膳食纖維和抗性淀粉,能清腸通便,改善腸道微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,降低腸癌風險。
  • 控制血糖,預防餐后困倦:全谷物消化速度慢,餐后血糖低,能減少胰島素需求量,從而預防餐后困倦。
  • 預防肥胖:全谷物飽腹感強,有助于避免飲食過量,且餐后血糖上升緩慢,利于抑制脂肪合成,從而控制體重。
  • 保障體力和思維能力:B族維生素對保障神經(jīng)系統(tǒng)高效工作和充沛體能至關重要,全谷物是維生素B1的重要來源,常吃者精力充沛,不易疲勞。

全谷物認知:遠離誤區(qū)

盡管全谷物備受關注,但真正了解者并不多,常存在以下誤區(qū)。

  • 誤區(qū)一:全谷物吃越多越好:全谷物雖好,但攝入過多可能引起胃腸脹氣,降低鐵、鈣、鋅等礦物質的生物利用率。對食欲不佳的兒童和老年人來說,吃太多全谷物可能導致能量和營養(yǎng)素攝入不足。中國營養(yǎng)學會推薦,普通成人每日吃50~150克全谷物和雜豆,特殊人群應適當減少攝入量。
  • 誤區(qū)二:只吃一兩種全谷物就足夠了:全谷物種類繁多,營養(yǎng)上各有優(yōu)勢。長期只吃單一種類,不利于營養(yǎng)全面均衡。建議家里準備多種全谷物,經(jīng)常交換著吃,或多種食材混合制作八寶粥。
  • 誤區(qū)三:尿酸高的人不能吃全谷物:有人認為全谷物嘌呤含量高,尿酸高的人不能吃。實則不然,研究表明,吃全谷物并不會使血液中尿酸增加,且有些全谷物的嘌呤含量低于大米。此外,全谷物中的鉀和B族維生素含量遠高于大米,有利于降尿酸。因此,多數(shù)機構發(fā)布的痛風或高尿酸患者飲食指南均建議攝入全谷物。

全谷物,這一營養(yǎng)寶庫,正等待著我們去正確打開。了解全谷物,合理食用全谷物,方能真正享受其帶來的健康益處。

]]>
http://www.potlista.com/27225.html/feed 0
國人全谷物都沒吃夠 http://www.potlista.com/25325.html http://www.potlista.com/25325.html#respond Wed, 19 Apr 2023 02:00:51 +0000 http://www.potlista.com/?p=25325 “吃飯了嗎?”這句最簡單的問候,一語道破了主食在國人生活中的重要性。隨著生活品質和健康意識的提高、年輕一代成為消費主力,國人對主食的需求從“解決溫飽”升級為“吃得營養(yǎng)”,比精米白面更營養(yǎng)健康的全谷物越來越多地出現(xiàn)在大眾餐桌上。但近日刊登在《中華流行病學雜志》上的研究顯示,我國居民全谷物攝入水平仍較低,七大區(qū)域居民均應增加全谷物的攝入,尤其是西南地區(qū)。

西南地區(qū)吃得最少

一萬多年前,我們祖先開始嘗試栽培馴化野生谷物,谷物成為人類主食的旅程就開始了。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學博士史軍介紹,在農業(yè)發(fā)展早期,人類最根本的需求是攝入足量營養(yǎng)素,但一些野生谷物中的碳水化合物、脂肪等有限。于是,人類開始馴化作物,篩選出籽粒較大、營養(yǎng)成分較高的粟、黍、稻等谷物;同時,為了更高效地獲取能量,開始加工烹飪谷物,直至精米白面成為餐桌上的“主角”。

“如今,精米白面仍是非常高效、便捷獲取能量和營養(yǎng)的途徑?!笔奋妼Α渡鼤r報》記者說,但當人們人為地收窄食譜,比如吃精米白面較多且單一,同時攝入的其他食物不夠多元化,所獲得營養(yǎng)素就會不平衡、不全面,多吃全谷物是補充營養(yǎng)的解決方案之一。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北京博愛醫(yī)院副主任營養(yǎng)師史文麗補充道,根據(jù)加工程度,谷物可分為精制谷物和全谷物。前者是經(jīng)過精細加工的白米、白面等,主要保留了谷物的胚乳部分,吃得太多且單一可能會缺乏維生素、微量元素,容易脂肪堆積過多,進而導致糖尿病、高血壓、脂肪肝等慢性病的高發(fā)。而全谷物保留了完整谷粒所具備的胚乳、胚芽、糊粉層和谷皮等結構,既可以是完整的谷物籽粒,也可以是經(jīng)碾磨、粉碎、壓片等簡單處理后的產品,它富含微量營養(yǎng)素及生理活性物質,如膳食纖維、葉酸、維生素E、酚類化合物、木質素和植物固醇等。

《中華流行病學雜志》上的這項新研究顯示,2005~2018年,我國居民全谷物攝入水平低,即便在人均攝入量最高的2018年,平均每天也只有23.51克,未達到膳食指南推薦標準;20歲及以上人群全谷物攝入水平還存在區(qū)域特征,2018年華北地區(qū)最高,為每人每天47.4克,西南地區(qū)最低,只有6克;2005~2018年,我國歸因于全谷物攝入不足的2型糖尿病死亡人數(shù)呈逐年增加趨勢,由2005年的2.67萬增至2018年的4.1萬,年平均增長率為4.1%。

史文麗解釋,攝入全谷物可從四個方面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風險。第一,有助控血糖、血脂。全谷物富含膳食纖維,可被腸道細菌利用,最終產生短鏈脂肪酸,對血糖、血脂有益。可溶性膳食纖維可通過延緩糖分的轉運和吸收,幫助患者控制餐后血糖??刂坪醚?、血脂,可降低糖尿病相關并發(fā)癥的風險。第二,幫助控制體重、增加胰島素敏感性。研究表明,充足的全谷物和谷物纖維有助于增加體內的脂聯(lián)素濃度,幫助患者控制體重及增加胰島素敏感性。全谷物中的不溶性膳食纖維結構粗糙,可以增加咀嚼的次數(shù),提升飽腹感,也有助控制體重及血糖。第三,降低炎癥反應。多項研究表明,慢性炎癥是2型糖尿病及其并發(fā)癥發(fā)生發(fā)展的重要因素。全谷物可通過降低炎癥反應,減緩糖尿病的發(fā)生發(fā)展。第四,調節(jié)腸道菌群。全谷物可通過調節(jié)腸道菌群,降低糖尿病發(fā)生及病情進展的風險。史文麗補充道:“除了降低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死亡風險,攝入充足的全谷物還有助于降低結腸癌等的發(fā)病風險?!?/p>

推廣面臨三大瓶頸

我國近年來一直在積極推進全谷物產業(yè)發(fā)展。2010年,中國營養(yǎng)學會就倡議“正確認識全麥”。2015年,我國首個全谷物標準發(fā)布實施。同年,國家公眾營養(yǎng)改善項目辦公室啟動“中國全谷物行動”。2016年,全谷物成為《中國居民膳食指南(2016)》重要亮點,列入2016年糧食行業(yè)關鍵急需重大科研項目。但目前,全谷物的推廣似乎仍在起步階段。

云南昆明一位市民在接受《生命時報》記者采訪時說,平時早餐會吃米線、餌絲等當?shù)靥厣朗常绮秃屯聿蜁r會吃米飯,但沒有吃全谷物的習慣?!拔抑挥性跍p肥時才會吃些全谷物,因為它的口感很粗糙,有時候煮很久都覺得沒熟,味道也很寡淡。”

去年5月,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以20~39歲成年人為主要對象,開展全谷物認知狀況專項調查,共納入5259份有效問卷,其中僅24.6%的人能說清楚什么是全谷物;95%的人對全谷物的營養(yǎng)價值認識不全面;僅不足15%的人知道每天該吃多少全谷物。報告還顯示,有73%的人只是通過食品包裝上有沒有“全谷物”“全麥”“膳食纖維”等字樣,判斷是否為全谷物食品,很容易受到廣告宣傳誤導。

“當前,我國全谷物發(fā)展面臨技術、標準標識、科普與消費引導三大瓶頸。”史文麗說,在當今人們“食不厭精”的背后,是對食物口感越來越高的要求,但現(xiàn)在我國的大多數(shù)全谷物產品口感粗糙,價格不具優(yōu)勢,難以滿足消費者需求?!肮妼θ任餇I養(yǎng)與消費的認知存在一定誤區(qū),科學理性的宣傳及引導也不足,一些人受到從前‘吃精米白面意味著生活水平高’的觀念影響,使得全谷物消費不足。”史文麗補充道,我國關于全谷物營養(yǎng)健康及加工技術等的研究相對滯后,相關標準也滯后。市場上的“全谷物產品”良莠不齊,不少食品打著全谷物的旗號,卻達不到全谷物食品的要求:有的是經(jīng)過精細加工的“全谷物”,有的只是在精制谷物中添加少量全谷物,這些食品與真正意義上的全谷物相差甚遠。

從少到多,給身體適應時間

史文麗認為,能科學地選購全谷物食品是豐富主食營養(yǎng)的第一步,具體有“三看”:一看原料種類。食品原料應為糙米、玉米、黑米、燕麥等全谷物,或者以全谷物為主。二看含量。全谷物食品的配料表中會標明使用了全谷物及其添加比例。若食品原料中100%是全谷物,肯定屬于全谷物食品;但若產品原料中同時有全谷物和精制谷物,則原料中全谷物須達51%以上,才能稱為全谷物食品。三看食品配料。如果配料中除了全谷物,還添加較多白砂糖、植脂末等成分,健康效應遠不如原味或純的全谷物食品好,不建議選擇。

“想要養(yǎng)成吃全谷物的好習慣,烹飪方法很關鍵?!笔肺柠愓f,烹調前通常需要用水浸泡,比如糙米、黑米等要提前泡2~4個小時再蒸煮。在制作過程中,還應適當延長烹調時間,比如用全谷物煮粥時,最好比平時多煮半個小時。另外,也可以利用炊具改善全谷物口感,比如用豆?jié){機制作全谷物米糊,用高壓鍋烹煮八寶粥,用電蒸鍋蒸玉米、雜糧饅頭等。

史文麗最后提醒,食用全谷物時需注意四點。1.食用量要合理。《中國居民膳食指南(2022)》建議,健康成年人每天攝入谷類食物200~300克,其中全谷物和雜豆類50~150克。胃腸虛弱的老年人、兒童以及胃腸手術后的患者等特殊人群,要在此基礎上適當減量。2.比例要適當。主食要注意粗細搭配,在精制谷物中加入適量全谷物,每日全谷物食用量占主食總量的1/4~1/3為宜。3.頻率要適宜。建議一日三餐中至少有一餐要包含全谷物和雜豆類,如果能把全谷物均勻搭配到三餐中,效果更好。4.要循序漸進。如果難以接受全谷物粗糙的口感,建議由少到多逐漸增加主食中的全谷物比例。另外,開始添加全谷物時,可以先選擇一些口感黏糯的全谷物食物,如燕麥、大黃米等,然后再過渡到一些比較粗硬的種類,如糙米等,或者把這兩類全谷物搭配起來食用。

]]>
http://www.potlista.com/25325.html/feed 0